搜索
政策法規
------------------------------------------------
首 頁
集團概況
集團簡介
集團領導
組織機構
黨的建設
中央精神
重要論述
黨章黨規
廉政建設
集團業務
業務介紹
新聞中心
通知公告
集團動態
子公司動態
視頻點播
企業風采
信息公開
招標信息
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
聯系我們
首頁
政策法規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節選)
時間:2023-03-31 訪問量:35
分享到
魯自然資字〔2023〕31號
一、堅持需求導向,持續強化自然資源要素支撐
1.強化過渡期內規劃保障。6月底前完成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報批。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批復前的過渡期內,對符合“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及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的建設項目,采用預支規劃規模的方式全額保障規劃空間。超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的項目在申報用地用海時,由項目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附圖承諾納入在編的國土空間規劃及“一張圖”系統,作為規劃審查的依據。
2.預支新增用地指標保障項目落地。在國家明確2023年度新增用地指標配置規則前,對基礎設施項目、民生工程以及符合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投資到位、拿地即可開工建設的重點項目,在堅持節約集約、依法依規用地的前提下,可預支指標辦理用地報批手續,預支數量不作限制,年底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統一核算。
3.實施重大基礎設施用地報批獎勵。2023年獲得用地批復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單獨選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合規新增建設用地,省級給予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標獎勵,其中獲國務院批復的獎勵10%,獲省政府批復的獎勵5%,指標直接獎勵到項目所在縣(市、區)。
4.統籌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分解下達年度補充耕地任務,加快推進實施,盡快形成一批可用指標。對于符合條件的重大建設項目,可按照自然資源部相關規定,申請以承諾方式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支持各地通過拆借或有償調劑等方式,保障重點項目用地報批補充耕地指標需求。
5.加強重點項目用林保障。堅持分級統籌,有保有壓,用好國家分配定額,積極爭取國家備用定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公共事業和民生項目用林應保盡保,臨時使用林地項目及時保障。
6.加大砂石資源投放力度。年內新出讓砂石采礦權不少于40個,力爭達到50個、新增產能1億噸。對服務保障重大工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要民生工程的砂石采礦權,加快出讓、登記審批進度,確保盡快投產達效。
二、堅持節約集約,持續推進自然資源高效利用
8.探索實行建設用地使用權預告登記轉讓制度。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對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的,按照“先投入后轉讓”的原則,交易雙方簽訂轉讓合同,經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后,可申請辦理不動產轉移預告登記,待開發投資總額達到法定轉讓要求時,再依法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
9.改進土地供應方式。推行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靈活的土地供應方式。在確保土地市場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推進工業用地帶條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租賃),各地可將產業類型、生產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準入要求納入供地條件。
10.鼓勵提高既有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規劃和確保建筑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經依法審批,可通過廠房加層、廠區改造、內部用地整理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11.加快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深入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鼓勵政府收儲改造、原土地使用權人改造、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改造、市場主體改造等多種開發模式,激發各級工作的積極性。
三、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提升自然資源服務效能
14.允許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容缺審查。對暫未獲批使用林地許可、暫未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暫未取得占用生態紅線不可避讓論證意見等要件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在同步推進相關審批手續辦理并確保在報省政府審批或審查前完成的情況下,可容缺受理,先行開展用地審查。
17.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能力。市縣建立不動產單元代碼“一碼關聯”新建項目用地、規劃、建設、驗收、繳納稅費、不動產登記、水電氣熱過戶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應用機制,支撐“交地即辦證”“驗收即辦證”“交房即辦證”。
19.全面落實“多評合一”改革。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階段,將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論證、規劃選址論證、生態保護紅線占用條件論證以及占用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論證事項合并開展。試行將“節約集約用地專章”論證納入“多評合一”改革。
20.加強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密黃河流域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點,更新高程基準,向各類經營主體無償提供更高精度、更具現勢性的測繪基準服務,免除企業用戶GNSS靜態數據后處理費用。
四、堅持統籌兼顧,持續強化自然資源保護開發
22.高質量實施重點生態修復項目。實施一批省財政支持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重點項目。繼續實施南四湖自然保護區及周邊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完成礦山修復587公頃,完成中央資金投資1億元。
23.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制度。優先將土地整治復墾開發、新建高標準農田等增加的優質耕地嚴格按標準納入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上圖入庫,并嚴格日常管控。重大建設項目依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直接從儲備區中進行補劃。
以上政策措施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具體政策措施已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2023年3月17日)
上一篇:
關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15個問題
下一篇:沒有了!
国产性爱精品在线观看|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这里只有精品国产亚洲|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